科普 | 关于智商和智圈的规则和科普
1、智力和智商
2、智商的测量
智商的测量由来已久。最初,心理学家提出了比率智商衡量,即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比率智商的计算: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这一智商测量值被称为IQ( Intelligence quotient),这是人们首次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了一个人在其实际年龄所对应的智商,如果智力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便代表其智商高于同龄人,反之亦然。
随着人类对智商的研究和发展,韦克斯勒于1949年提出了离差智商。离差智商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智力商数,基于此,其逐渐取代了比率智商,成为现代智商测量的首选。
离差智商为一个相对的量,表示一个人在智商测试中所获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多少的量化值,它将同年龄组所有人的得分看作正态分布。下图深蓝色区域便是距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之内的分布范围:
计算公式 IQ=100+15Z=100+15(X-M)/S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门萨,很多人认为门萨的智商门槛是148。其实,门萨的门槛和胜寒一样,都是130(sd=15时)。这里的sd,为 Standard Deviation,即标准差,门萨的所谓148,是基于sd=24时的结果。
3. 智商测量的介绍与概念
1. 目前所有高智商协会所使用的智商测量方式基本都是图形,数字,语言逻辑题。此类题目看似普通找规律题目或者是数学思维题目,实则大不相同。
用传统的数学题作为例子,传统数学题目考察答题者的计算能力和思维归纳能力。即使答题者解答不出,通过学习可以归纳一类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这并不是真正的智商或者流体智力的提升,这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智力。
智商测试题目本身只是一种测量工具,考察范围通常是创造力,观察力,推理力,想象力,这类特性即属于流体智力的范畴,一般一套权威的测试里面不会出现一样的思路, 智商测试一定要独立完成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数而且不影响常模量表的定做。
一般的限时测试只能测量140以下的智商较为准确,大于三个标准差的人群需要做高量程测试 (无时限高难度测试),耗费时间越长测试结果越准确。
如果测试高于自己能力的测试,测试结果可能会出现虚高或者虚低,如果测试者的能力达不到要求,一些题目花费一辈子的时间也无法解决。
关于题目质量和测量信息还有以下几点
2. 测试量表: 高量程测试得分所对应的智商分数,量表的制作需要根据测试者的智商数据参考制定,大的方向需要根据离差智商稀有度判断。
3. 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4. 信度:即可靠性,指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的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人的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5.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需要的测量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6. 严谨度:在做高量程智商测试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可能有多个解,该怎么做?
填写你认为最优雅的答案,例如1,2,3,?这样的题目,填写4要比填写5/6/8逻辑优雅得多。通常有些厉害的作者也会做一些陷阱,有一-些逻辑可以说得通,但是比起正确答案要差很多的陷阱答案,所以说得通不代表正确,这也是造成估分容易虚高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在刚入圈的时候喜欢模仿高量程智商测试的题目出题,但是仅仅为了难而出题,类似
1,2,?,100 (答案: y=1 5x^3-
96x^2+177*x-96),所以会出现一些不严谨的智商测试题目。智商测试是为了测量人的智商,而非难倒别人而出的,这样的题目明显不符合智商测试的初衷。
4. G因子
有些人认为智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而有些人持反对意见。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具体而权威的科普:每个人生来都有一定的天赋值,定义为G因子,G因子是天生固定的,不能通过后天努力提升。不过,后天努力可使我们积累经验,这部分称为经验智力,定义为G装载,代表我们大脑的开发程度。最终,我们表现出的真正智商,定义为G承载,为G因子与G装载之和。通俗的说,如果将G因子比做一个游泳池,那么G装载可看作是进入其内的水量,而这个游泳池的蓄水量便为G承载。
关于G因子的进一步解释 —— 作者乔汉生
“
任一测试方式取得好成绩的人,其他方面的测试成绩往往也不错;反之,在某一方面成绩较差的人,其他方面的成绩一般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不同测试方式之间存在的重叠或关联现象,表明它们在测出某种特定认知能力的同时,也测出了某种带普通性的智力因素。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设法把这种带着普遍性的因素分离出来,即人类智力差异的根本原因。流体智力、天生智力、智商及与其类似的表达人类聪明程度的智能量化词语等都与G因子有着密切的关联。天生的能力是不可能学习的,但先天的潜能同时也需要后天的学习训练才能够充分表达,这个过程和效应叫G装载。G装载是有限的,学习训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失去边缘效果,那时表达的就是真正的G因子,G因子可以通过慎重设计的问题来测量,而且同一套题目的测量结果(在去掉G装载效应后)能够达到很高的可重复性。
”
(关于边缘效果可理解为下图)
5. 人类的智慧
f聪明人,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天生高智商的人,还有通过不断练习,在某领域达到了卓越水平的人,以及像巴菲特那样,决策能力很强的人等等。因此,人类的智慧不应只用智商来衡量。在社会中,有不少高智商的人发展并不好,甚至于无所事事,以下一些权威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a.神经智力
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作为衡量标准。受基因影响大,天生成分高,即典型的智商天赋。
b.经验智力
为人在不同领域通过长时间学习和积累从而形成技能体系或知识体系的能力。
c.反省智力
与人类的理性关系密切,可用三个关键词来理解:
(1)策略:即人的做事方法和思维方式。有的人智商虽高,但未能成大事,很大程度上便是策略的缺乏。
(2)积极态度: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3)自我监控和管理: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可更好地协调自身的智力资源。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智慧的计算公式:
智慧=(神经智力+经验智力)x反省智力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反省智力的地位更为重要。
智圈禁忌&盟主寄语
与其他圈子一样,智圈也有禁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条,便是禁止公开讨论智商测试题目,不论限时还是高量程,很多人对此不解,在此有必要作出说明:
首先,智商测试是出题人的劳动成果,需要被尊重,对题目的公开讨论是对这一劳动成果的亵渎。
其次,讨论严重干扰了数据和量表的真实性。由于出题人会根据提交者的答题情况及离差智商的计算法则制作常模量表,因而通过讨论获取的答案,不仅会使量表失真,还会使那些独立完成者无法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刚接触智商测试时,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这些测试题与我们上学时的考试题一样,不会就要问,不懂就要学,只要知道了思路,下次再遇到就会了。但智商测试有其特殊性,它不是供我们刷分的练习题,它是一个工具,一旦我们破坏了,它就无法正常使用了。
最初,我加入的协会是胜寒DBC(IQ≥150,sd=15)。很多人告诉我,不要讨论各协会的入会测试题和高量程题目,但没有人和我说为什么。受人类本身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让刚接触智商测试的我走火入魔,我非常想知道,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便忍不住犯了禁忌。
后来,我理解了各种缘由,便开始正身立命建立了GGS交流平台,想通过和大家解释这一禁忌并进行一些非高量程题目的讨论,来引导大家正确的提升智商。期间还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加入墨楼协会(IQ≥160,sd=15)的成绩。但就在提交入会申请之前,我犯过禁忌的事情被曝了出来,进而相继被胜寒及其他几个协会除名,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也都付之东流。还好GGS保留了下来,我也可以继续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之所以将这些不太光彩的事情公布,就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大家不要步我的后尘。如果大家想提升智商,我推荐去下载33IQ软件,那里的题目丰富多样,对开发智力有一定帮助。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要沉迷于智圈带来的虚荣感,享受在智圈与聪明人交流学习的过程,至此,感谢。